第三百三十五章 右羽林军大将军-《刀斧》
第(2/3)页
哦,这个名词还是李现所创,涵盖采矿、炼丹、冶炼、造船等一系列听都没有听过的新事物。
赵祯想起一事,对韩琦问道:“军械司新研发的炮弹你可知道?”
“此时微臣知晓,听说燕王对此赞不绝口?”
赵祯点点头:“又是个大宋的青年才俊,朕心甚慰,他叫什么来着?”
“沈括,字存中,天圣九年出生在杭州钱塘县沈家,官宦世家,其曾祖乃太宗朝大理寺丞沈曾庆,其父沈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,现当下知明州,廉洁自律,颇有惠政”
韩琦对沈括的履历如数家珍,沈周可是铁杆新党,把沈括弄来枢密院就是他在背后操作的结果,一听赵祯问起,连忙倒豆子般把沈括的家底翻了个底朝天。
富弼与欧阳修抚须微笑不语,晏殊却脸色微变,冷哼了一声。
哼声不大,但足够赵祯听得见,他含着笑看了看晏殊,哪里不懂两人之间的对立情绪?
从心底里他是支持新政的,可在朝堂之中,却也需要一个反对派,否则哪来的平衡?
晏殊老了,可后继者会是谁呢?司马光吗?这些年倒是开了些窍,终究知道做官是要做些事情的…
不过这些都是后话,朝堂中谁都可以换,包括韩琦在内,但晏殊不可以!
先让他继续干着吧,他要是倒了那些保守派官员可怎么和韩琦斗呢?
赵祯回过神来想了想道:
“等他回京后就先补个国子博士,进太学尽快参加科举吧~”
哟,韩琦心中一喜,这“任子”的官职都已经下来啦,那岂不是意味着他老爹得尽快升调五品以上?
大宋官场恩荫制度,当朝五品以上大臣的子弟和后人,可以推恩补官,但这种恩补一般不安排重要职位,多为“国子博士、太子中舍、虞部员外郎和比部员外郎”一类闲差,除非你后来参加科举得了功名。
在新政施行之前,这样的闲差可以一辈子挂着,新政之后,若是得了恩补的官员三年内考不取功名,“任子”的官衔就得被朝廷收回。
不少年纪大的官员担心自己的清誉被家中的纨绔毁掉,竟然拒绝朝廷恩补,安安心心致仕回家安享晚年算了。
赵祯的意图明显,这娃娃有能耐,那就别学那些酸儒,尽快考出来入仕,到时候你爹也调到京师来,你要是不好好考科举,看看你老爹的脸往哪儿放。
根本上来说看,这是对沈家的器重,韩琦心里当然高兴,立刻跪下谢恩。
赵祯此刻突然想到了李现的那封秘奏,心里顿时一沉,思索片刻后决定还是问问朝臣们的意见。
“燕王向朕询问,是否可派右羽林军大将军去西北战场历练,体察军情…”
啥?
在场的朝臣都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,右羽林军大将军!
大宋的潜在储君,养在宫中的皇子!
但他并不是赵祯的亲生子,他是汝南郡王的十三子——赵宗实!
这不是官家的家事?而且官家年富力壮,说不定哪天就有了皇子,朝臣中除了韩琦,怕是没有任何人把赵宗实当回事吧。
晏殊最先反应过来,按捺住内心的狂喜,脸色铁青地拱手道:“燕王大胆,此举僭越,皇族家事何时需要他来置喙,右羽林军大将军怎么还能轮得到出京历练?当缉捕进京下大理寺问罪!”
第(2/3)页